什么是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会遗传吗 2021-09-30   

  精神分裂症指的是患者出现严重慢性的精神方面障碍性的病变表现。患者会出现思维,行为,情感以及感知等各方面的障碍表现,尤其患者会出现有严重的精神活动的不协调表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偏执,语言混乱,思维紊乱,幻听,幻觉,幻视,有些患者可以出现明显的行为异常,无故打骂哭闹,进行一些破坏性行为,精神分裂症作为一种脑神经障碍,也是极大可能导致其他精神疾病的并发,例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人格分裂症等,严重的患者可能会产生轻生行为。

  虽然精神分裂症的具体病因仍然不是很明确,发病机制也未明晰,但在已知的影响因素中,遗传因素被认为是较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然而,这也并不意味着精神分裂症就一定具有遗传的可能。

  精神分裂症是个比较顽固的疾病,一旦患上,对患者、家人的身心打击非常大,而精神分裂具有遗传倾向也让家人坐立不安。很多精神分裂患者选择不孕的原因就是害怕这病遗传给下一代。

  目前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的家族聚集性相当明显,一级亲属,比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患病率为1.4%~16.2%,而健康对照的一级亲属患病率只有0.2%~1.1%。也就是说,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普通群体的患病率,且亲属关系越近,患病风险越大。

  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情况是:

  1、亲属亲缘之间关系越近,发病率越高,有家族遗传史的发病率比一般人高6.2倍。

  2、家族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愈重,其亲属发病率也愈高。

  3、精神分裂症家族中,患病人数愈多,其亲属发病率愈高,尤其是父母双方均患精神分裂症,他们子女的患病率35%-68%。

  4、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寄养在精神健康的家庭中的患病率占到寄养子女总数20%。

  但这就能说明,父母得了精神分裂症,将来一定会将自己的病遗传给孩子吗?其实,并不是这样。

  遗传因素虽然在精神疾病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因素,精神病具有遗传因素,指的是精神病患者家族成员具有易患精神分裂症的倾向,这种易患倾向受多基因所决定。

虽然这些基因会遗传给下一代,但涉及精神病的多个基因不一定都会遗传,只是相对无家族史的成员来说会患病几率会增加。而且多种外界危险因素往往是其发病的又一大因素。

精神分裂症,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也会给亲友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所以,当发现有以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并持续一段时间时,建议及时就医。